子慦的个人Logo

|

专注于 UI / UX

并借助AI全栈开发技能 () => {

}

将每一个创意从概念变为可用的产品

设计

从设计到全栈的蜕变

奠基 · 从视觉到体验

我最初的职业生涯始于UI/UX设计。我热爱设计的艺术性,更享受将复杂信息转化为直观界面的过程。

我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设计基础,掌握了从用户研究到原型设计的每一环节,并努力将每件作品都打磨得美观且实用,为理解产品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破壁 · 当设计理想照进技术现实

在设计与开发的协作中,我常面临理想与现实的摩擦:精妙交互因技术限制被简化,动态效果在实现中失色。

这让我意识到,要真正捍卫用户体验,必须跨越沟通鸿沟,亲自理解技术实现的逻辑与边界,这成为我自学编程的最初动力。

求索 · 在代码世界中重塑学习之路

自学编程是一条孤独的溪流,没有标准答案。我放弃了按部就班的路径,转而从真实项目需求出发:为优化工作流编写脚本,为实现动效研究JavaScript。

在这种「以用促学」的探索中,我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,深刻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高效学习的方法论。

锻造 · 一人成军的全栈实践

从数据库设计到API搭建,从前端界面到服务器部署,我决心独立走完软件开发的全流程。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。

它也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局视角,不仅学会了让功能实现,更深刻理解了每个技术决策如何最终影响用户体验,完成了从界面创作者到产品建造者的思维转变。

融合 · 全栈思维赋能设计初心

当全栈能力融入设计背景,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质变。我在画设计稿时,就能预见后端的实现结构与前端的组件逻辑。

这种「可实施的设计」极大地提升了协作效率与落地质量。技术于我,不再是实现的约束,而是创新的画笔,让我能自由构思出更稳健、更富创意的解决方案。

知行 · 打造有温度的数字产品

如今,我站在设计与工程的交汇点。这份独特经历让我坚信,卓越的产品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稳健技术实现的完美结合。

我致力于打造在细节处流露关怀、在交互中传递尊重的数字体验,让每一行代码都承载设计的温度,每一个像素都凝聚逻辑的严谨。

UI设计 vs UX设计

UI设计师(UserInterfaceDesigner):关注“产品长什么样?” - 视觉层、表现层。负责界面的美观性、一致性、品牌传达。

UX设计师(UserExperienceDesigner):关注“产品如何工作?感觉如何?” - 结构层、行为层。负责用户研究、信息架构、交互流程、可用性、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。 关系:两者紧密合作,缺一不可。UX设计是骨架和流程,UI设计是皮肤和感官。优秀的用户体验需要优秀的UI和UX共同作用。在很多公司,尤其是中小型公司,这两个角色可能由同一人兼任(称为UI/UX设计师),但职责范围依然包含上述两方面。

UIUX

核心定义

😎

UI是用户界面的缩写。 UI设计师专注于产品或服务(网站、App、软件、智能设备界面等)的视觉呈现、交互元素的外观和感觉。 他们负责将用户体验设计师规划的功能、流程和结构,转化为用户实际看到、触摸(在屏幕上)和交互的视觉现实。

UI设计师的核心工作内容        x        1. 视觉设计

界面布局

设计屏幕的结构、元素的排布(如按钮、图标、文本、图片的位置、间距和对齐)。

视觉风格定义

制定产品的整体视觉语言,包括色彩方案、字体排版、图标风格、插图风格、图片处理风格等。

组件设计

设计可复用的UI元素,如按钮、输入框、卡片、导航栏、弹窗、开关、滑块等,确保视觉一致性和效率。

高保真原型/视觉稿

制作最终视觉效果的静态设计稿或可交互的高保真原型。

设计系统建立与维护

创建和维护一套统一的视觉和交互规范文档,确保团队协作和产品一致性。

1 / 4
04

破局者:从UI/UX到全栈的技术跃迁

2024.06 -

我的职业旅程,是一场由内驱力驱动的蜕变,从设计到全栈,每一步都源于对解决问题和高效协作的渴望。

为了打破设计与开发之间的“信息鸿沟”,我一边工作,一边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专学历。同时,我开始自学编程,并从iOS开发入手。我被其系统专注、设备无缝转换的优势吸引,也希望通过学习iOS的设计模式和开发思维,更好地反哺我的UI/UX设计。

随后,我将学习重心拓展到了Web全栈开发。这不仅是因为Web更具普适性和广泛的应用性,也让我能够通过Web的通用技术框架,更好地理解不同平台的底层逻辑,从而进一步提升我的设计与技术综合能力。

03

工作经历

2019.03-2024.06

企业:广东法*纳科技有限公司

职位:UI/UX设计师

行业:物联网(软硬件一体化开发)

核心价值:在此期间,我深入负责公司小程序、跨平台应用、大屏等产品的UI/UX设计。面对软硬件一体化开发的复杂性,我意识到仅仅依靠设计能力是不够的。

2017.06 - 2018.09

企业:东莞市艾*容有限公司

职位:平面设计师

行业:体育健身服务

成就:负责公司内部宣传品的平面设计,并独立完成设计稿的生产制作对接与公众号信息运维。

2015.10 - 2017.04

企业:东莞市掌*科技有限公司

职位:平面设计师

行业:移动互联网

成就:作为平面设计师起步,主要负责对接客户需求,实现公司跨平台应用商城的基础界面(UI)视觉设计,为后续职业转型奠定了基础。

02

跨越:从平面到UI的转型之旅

2018.08 - 2018.11

在两份工作之间的空档期,我没有选择停歇,而是将这三个月视为一次宝贵的自我投资。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平面设计师,我深知视觉美学的重要性,但也清楚地看到用户体验设计是未来的趋势。因此,我决定进行一次系统的脱产学习,专注于UI/UX设计。

这段时间,我不仅系统地学习了用户研究、交互逻辑、原型设计等核心技能,更努力将我已有的平面美学功底与UI设计思维深度融合。我不再仅仅关注美观的视觉呈现,更开始从用户的角度思考,规划每一个界面、每一次交互。这次主动的职业转型,不仅让我掌握了全新的技能,也让我以更强的综合能力,自信地迈向了下一段职业旅程。

01

从社会实践到设计之路

我曾经是“填鸭式教育”的叛逆者,那种催促人快速成长的模式让我感到格格不入。于是,我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——早早踏入社会,南下闯荡。

在那段日子里,我在不同的岗位上摸索,过着“活一天算一天”的消极生活。直到我意识到这种混日子下去是行不通的。我决定主动出击,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,“逮到一个学校就去学,逮住一个技术就学”。我坚信,趁手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,而学习就是我磨砺自己的那把刀。

幸运的是,在老师的指引下,我找到了我的方向——平面设计。从那以后,我便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,从入门到深耕,我用多年的坚持,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。

产品 PRODUCT 设计 DESIGN 编程 PROGRAMMING

完成一个应用程序,通常需要产品、UX、UI、前端、后端、运维、测试等多个专业分工协作。这就像木桶理论,每个环节的专业深度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上限。专业是谋生的核心,但要创造一个饱满、立体的产品,需要将各个面组合起来。而对于个人开发者来说,最低限度的技术面至少需要三个。 "人人都是产品经理"这句话,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。无论是看新闻、刷视频,还是处理工作,我们每天都在与App交互,扮演着体验者和评判者的角色。这种对产品好坏的直觉判断,其实就是最朴素的产品思维,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。 而作为一个整天与界面打交道的 UI设计师,我比普通人更能体会到一个完整产品的魅力。那种从无到有,将想法变为现实的成就感,一直是我最大的向往。我深知,要独立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,需要三大核心支柱。

工具/图形/纽扣

产品思维
与生俱来的天赋

我们设计师天生就是产品的观察者和体验者。我们每天都在分析、评判无数的应用,思考它们为什么好用或不好用。

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敏感、对交互流程的直觉,正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。它不是需要从零学起的技能,而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就已经具备的宝贵财富。我们需要的,只是将这种直觉系统化,更全面地去思考产品的定位和用户旅程。

工具/图形/纽扣

设计能力
坚实的基础

作为UI设计师,这是我的本职,也是我的起点。它确保了我的产品不仅能用,而且好用、好看。我深知,一个优秀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。

工具/图形/纽扣

编程技能
需要补齐的短板

这是实现梦想最关键的一步。再好的想法和设计,如果没有编程能力,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图纸上。我一直在探寻如何高效地将我的设计变为现实。

我发现,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,SwiftUI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。它能让我用更直观的方式构建界面,大大缩短了从设计到实现的距离。

T 型发展

经过一年多的自学,我深刻体会到,技术的世界远不止一个点。从最初的“学一门技术,找到一份工作”,到如今横向拓展知识面,我发现这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必然,更是对自己认知边界的巨大拓宽。 当我对全栈技术有了基础了解之后,我意识到一个人确实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产品。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。然而,真正进入大型项目的生产环节后,我才发现全栈的定义远不止于此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到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惊人的。这让我对“全栈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,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独立驾驭大规模项目的能力。

这种感觉,就像是经历了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”的境界。从最初的满怀信心,到发现全栈的浩瀚无边,再到如今对自身能力和目标有了清晰的定位。我明白,在时间和经济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,盲目追求全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。 因此,我决定回归本源,将精力集中在设计专业的深入发展上。同时,我将结合编程,真正做到一手设计,一手编程,让两者融会贯通。我将走一条“T型专业发展”的道路,先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,做到“执一入道”。我相信,只要将一个领域打通、做深,未来的路自然会更加宽广。

信封底层简历文档信封中层信封顶层

我的简历

为节省你的时间并提供更直观的体验,我的简历已精简至一页 A4 纸。

你可以通过扫描简历中的二维码或点击链接,访问我的个人网站,那里包含了更多项目细节、设计思路及完整作品集。期待与您进一步交流。